leyu官方网站校地共建研究院助力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校地研究院建设工作,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部署和地方创新发展需求,各级地方政府、高新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共建了一批市场导向leyu官方网站、企业主体,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为主要业务的校地研究院,为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邮电大学大力实施“一市一院一特色”校地合作战略,2016年与南通市港闸区(现崇川区)共建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围绕南通市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特色产业,开展人才、科技和产业等三方面服务,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leyu官方网站,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2017年9月正式运营。研究院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2021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封装芯片出货7700多万颗,营收3073万元,相较于2020年同比增长146%。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方面,研究院也产出了一批成果、孵化了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对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较好发挥了示范作用。
一是技术研发卓有成效。研究院针对新一代半导体技术以及新兴产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需求,重点研究集成电路封测及半导体器件技术,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申报科技项目。现拥有国际和国内授权发明专利90多件,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个;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南通分实验室、江苏省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工程研究中心、南通市集成电路封测设计重点实验室、南通市集成电路封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在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全省第三名)。
二是人才培养量质齐升。研究院发挥南京邮电大学双一流学科人才优势,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本科函授、职称申报“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为产业输送人才。近三年,培养江苏省双创、江苏省333、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南通市江海英才等高层次人才近10名;与本地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20多人、产业教授6人;申请设立南京邮电大学南通函授站,提升学历提升服务;受南通市职称领导小组委托,负责全市电子信息中级职称申报和评审工作,每年服务企业80多家、工程师200多名。获批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
三是成果转化精准有效。在南通市崇川区,南京邮电大学已连续派出4任团长挂职区政府副区长,依托科技镇长团科技和人才资源,研究院技术经理人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推介和转移高校院所科研成果100多件。科技成果转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孵化,研究院“创芯SPACE”众创空间孵化电子信息企业30多家,其中云巅电子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双创人才,光纤团队、5G基站团队分别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2020年研究院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研究院联合本地龙头企业通富微电、中天科技等单位发起成立南通市电子学会,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负责日常建设运营;成立南京邮电大学第一个地市级校友会——南通校友会;依托这些平台,2021年促成多个校企横向合作项目,金额470多万元。
四是产业服务渐入佳境。为缓解我省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中小微设计企业封测之急,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实施“多项目封装”(MPP)服务模式,建设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封测产业链内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主要分4个阶段:阶段1——新品导入后,提供封装方案规划、基板设计及热电仿真等服务,完成封装设计;阶段2——提供基于管壳类/QFN/BGA等外形的封测工程打样服务,针对装片、键合、测试等关键工序提供定制化开发服务;阶段3——完成小批量试流与可靠性测试等服务;阶段4——将客户量产订单直接导入到封装大厂。2019年,研究院成为通富微电地区官方封测代理商、台积电晶圆制造服务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加快服务集成电路产业的步伐。2019年封装芯片980多万颗,收入638万元;2020年封装2700多万颗,收入1249万元,增长96%;2021年封装7700多万颗,收入3073万元,增长146%。
尽管江苏省校地共建研究院近几年发展较快,也逐步开始发挥作用,但不同城市之间运行质态差异大,体制机制建设仍存在难点,本土化人才不足,市场化能力欠缺导致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造血能力,对比南方部分先进地区,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出台了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技术创新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研发投入。相比苏南地区,苏中、苏北等地区给与新型研发机构和校地研究院的研发等配套支持力度还有待提升;放在全国层面来看,对比深圳、东莞等第一批建设校地研究院的城市,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校地研究院一般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建,没有顺畅的股东退出机制,市场上的资金也无法进来。另外,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校地研究院及校地研究院有限公司不能直接投资入股孵化企业,需要探索新的持股孵化模式,但无论是管委会、股东会还是董事会,一般都是高校和地方政府双方人员组成,在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背景下很难推进。
三是发展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校地研究院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建leyu,既要承担行政考核压力(共建协议要求的指标),也要承担市场竞争压力(自我造血的外在和内在需求),因此需要明确定位:是成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还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研究机构或产业研究院?这对后续如何招引本土化人才、如何开拓市场增强造血能力影响很大。
面对校地共建研究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建议紧紧围绕“创新服务产业”这一主线,重点在政策保障、发展机制、功能定位等方面支持和引导校地研究院建设,使之能够更好服务高校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积极倡导建议,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向国家提出促进发展校地研究院的政策建议,明确建设内涵条件、功能定位、扶持政策等,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地方建设和发展校地研究院提供指导和依据。积极推荐有条件的研究院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二是统筹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出台促进校地研究院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顶层规划,明确高校和地方政府股东增资或退出机制;明确校地研究院的运作主体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单位,坚持市场化引导的企业化运作机制,在局部可以“一企两制”,公共服务属性的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化的用商业手段解决,做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企业。
三是加强培训交流,提升运行水平。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和考察等形式,加强全省校地研究院建设情况沟通交流。积极宣传推广我省乃至全国先进建设模式,不断提升高校院所、地方政府以及研究院内部的管理运行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高质量发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产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
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国际健康城,已吸引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等一批医药医疗研发机构前来落户。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冯芃摄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