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 Sports当一群体育老师决心「改变」在当下这个快速且瞬息万变的社会节奏中,超过五年的坚持显得弥足珍贵,也被视为对于「长期主义」的基本考量。对于个体而言,五年足以让一名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对于企业,五年也能够见证它的蜕变或覆灭;而放之于一项公益事业,超越五年的坚守与践行、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或许更加深远。
2017年,耐克开始与合作伙伴开展「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项目,积极推动校园体育创新,提升和激发体育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今也已来到第六个年头。
回看过去,「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到底为中国校园体育教育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望向未来,它又将走向何处?
8月9日,超过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们集聚上海,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赴一场与「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的未竟之约——过去三年,受限于社会环境,「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年度盛典」只能线上举行,而当活动重归线下,主办方也特别邀请了过往两届的获奖教师,亲身体验这场属于他们的盛会。
作为「活力校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自推出以来,累计收到超过一万份优秀教学案例,在体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持续积极的社会影响。
而一年一度的「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年度盛典」,便是从当届收到的数千份案例中评选出100份优秀案例,并对所属老师进行颁奖——这无疑是对那些常年奋斗在一线、却不为大众所看到的体育教师们最高的认可与尊重,也是激励他们持续创新教学方法的无上动力。
据活动方介绍,本届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超过2900份优秀案例申报,数量创下历史新高。经过专家组的多轮评选,由52个最佳课内体育教学案例、31个最佳课外体育活动案例、17个最佳校园体育文化案例组成的「活力校园优秀案例100」,也在8月9日举行的年度盛典上一同揭晓。
在去年的报道中,氪体曾将当下阶段「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意义归结为让体育老师从「不缺席」到「被看见」。而向内挖掘,伴随着项目升级和机制变革下不断壮大的「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项目,也为全国各地的一线体育教师们提供了深度参与的平台,让他们得以有机会在共同交流创出更多的优秀案例。
正如耐克大中华区体育公益负责人许琳所说,「如今,活力校园已经进入传承和发展、坚守和突破的新阶段,我们通过持续探索各种创新举措,将活力校园打造成真正属于老师们自己的平台,并不断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对于项目本身,不论是自2020年起加大数字化投入,借助社媒平台邀请老师进行内容共创,持续输出体育教育的创新思路,还是在今年开创性地推出个人宣讲会,邀请往届获奖老师成为「活力校园大使」,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其中,都体现了「活力校园」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发展思路。
本届年度盛典,来自湖南湘潭县射埠镇继述桥小学的95后体育老师刘晓霜,收获了现场教师们的关注。
面对客观条件受限的体育课堂,为了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Leyu Sports,刘晓霜老师选择打破常规,带领学生利用废旧报纸和塑料袋自制教具,教他们认知「足球」「保龄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并设计了丰富有趣的游戏,以体育的方式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刘晓霜的这一创新灵感,正是来自于活力校园创新奖2020年获奖老师周晨光的启发与鼓励。而在本届年度盛典,主办方也邀请后者来到了现场,让这对跨越了三届的「师徒」能够同台共享这份荣誉。
其实,对于「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而言,征集Leyu Sports、评判优秀案例从来不是终点,将这些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体育教育从业者能够被看到,带动更为广泛的校园体育教育创新,才是真正的重点所在。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建光告诉氪体,过往每年评选出的100份优秀案例都会装订成册、甚至刻成光盘,发放到全国各地的体育教研室,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学习借鉴,并应用到教学当中。如今伴随着项目的数字化投入升级,这些优秀案例也会实时更新在线上平台,更加方便老师们随时进行学习借鉴,尤其对乡村体育教育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当然,除了客观条件限制所推动的被动创新,在「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也有很多来自一二线城市的体育老师们,基于对孩子们成长的深入观察而形成的主动创新案例。来自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的巩莲莲老师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教学过程中Leyu Sports,她发现有不少低年级学生存在「感统失调」,导致他们在平衡感、视觉、听觉等方面出现障碍,以至于可能出现跑步中自己绊倒、无法顺利完成单脚跳等情况。研究生专业为学校体育学的她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系统问题,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身体和神经发育,更不用说未来养成运动习惯了。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进行正确、科学的体育锻炼。
经过深入研究后,巩莲莲老师将感统训练编入学校的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后活动中,并以一个灵敏圈为教学工具,编排了一套有趣的平衡练习课程,充分结合了体育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在她的努力下,部分低龄学生的情况得到良好改善,而这一成果也间接推动了学生家长和校长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
无独有偶,在教育部去年发布并开始施行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绝大部分孩子所处的「水平一」阶段,明确提出了要以提升基本运动技能为主,包括身体的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技能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这一改变正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身心规律设置的内容,让他们在身体发育的各个阶段能够顺应规律打好运动基础,并养成内心对于运动的兴趣。依托「活力校园」所提供的交流分享机会,也让巩莲莲的这一先进教学经验能够为更多的体育教师所采纳。
盛典上,刘晓霜和巩莲莲提供的教学案例分别获得了「最佳校园体育文化案例」和「最佳课内体育教学案例」奖项,与此同时,她们也共同获选「活力校园国际交流案例」——2019年,耐克就组织近30位国际交流奖获奖教师参加了赴美交流活动,今年十月,过往两届获得国际交流奖荣誉的老师、教研员们也将赴英国开启访问交流。
除了刘晓霜和巩莲莲之外,还有很多奋斗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和教研员们以各自的创新打造出了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正是他们对于自身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不断鼓舞和吸引着更多的体育教师加入其中,以创新精神带动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持续积极变革,让孩子们得以真正爱上体育运动,在快乐与享受中练就健康的体魄。
而从「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评选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活动给予嘉奖的虽然是教师,但最终的落点始终是让孩子们能够爱上体育课,爱上运动——这也正是一项体育教育公益所应当具备的最本真的初心所在。
基于这一初心,作为主要发起方之一的耐克,近年来同样以持续的变革创新理念,保障着「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的持续推进。
本届年度盛典开启前,许琳在交流中曾向我们透露出一个故事——在首届「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推出时,只有约1000位老师报名参加,在当时的团队看来,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1000位老师最后只有100个案例能够获奖,10选1太残酷了,但到了今年,报名人数已经接近3000人了。」
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活动在全国体育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正在飞速提升。但在感叹项目成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成绩的实现也离不开过往的积累,为了如今的效果,「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在推出之初,同样经历了曲折的摸索过程。
回看十年前,2013年耐克开始与中国教育部和相关合作伙伴推动「活力校园」,希望通过自身资源优势,推动国内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然而在项目推进三年后,面向国内庞大的学校和学生群体规模,项目团队深刻意识到,只有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支点」,才能更好地撬动资源带来更大范围的影响。在经过全面的调研和策划后,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撬动点,将目标望向学生在学校阶段建立运动兴趣的第一接触人——体育老师。
「一位老师就能影响几百个孩子,我们每年设立100个奖,就等于间接能够影响几千名孩子,如果项目坚持十年,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出于这一构想,「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正式推出。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如今伴随着「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项目辐射范围的持续扩大,不仅在平台内部已经出现了如周晨光与刘晓霜般往届获奖者带新人的传承发展,项目本身在社会层面形成的变革影响,也在渐渐产生。
去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当葡萄牙在1/4决赛中被摩洛哥淘汰,C罗掩面走回室,一则「甘肃省教育厅致谢C罗」的报道冲上热搜,成为了不少球迷心中至今难忘的回忆。而这则故事的起点,便始于在首届「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得「体育文化创新奖」的吕少武老师。
作为甘肃省陇西县永吉乡河口小学的一名教师,出于对足球的热爱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期望,他自费购买教学器材,为孩子们设计出了一套包含准备活动、基础技术、团队训练和足球知识的综合课程,并获评优秀案例。那届年度盛典上,C罗惊喜现身并亲自为其颁奖,而在得知吕老师所在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足球场时,更是当场决定为其捐赠一片场地。
第二年,耐克以C罗的名义拍卖了后者的特别版球鞋,并以不低于1:1的投入将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河口小学足球场的建设,以此激励更多孩子爱上足球运动——直到现在,这块印有「活力校园」标识的球场依旧是全县最好的足球场地。
也是受此鼓舞,陇西县在2017年举办了第一届业余足球联赛,参赛球队达14支,成为甘肃省内参赛球队最多、范围最广的业余足球赛事。如今,这座小县城的业余足球联赛已经有声有色,成为了每年7-10月当地的固定项目。
一系列成功的案例不仅激励着体育老师们持续创新教学案例,也为「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项目本身的长期推进注入了坚定的信念和动力。
许琳向我们介绍,除了「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自身的创新发展外,耐克也在整合各个公益项目,促进项目间的互动,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我们有以运动帮助、赋能女孩,让她们看到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撒开脚丫’项目;有主要帮助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高中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追求梦想的‘展翅飞翔’项目;有通过旧鞋回收将其变成橡胶颗粒,用于操场建设的‘旧鞋新生’项目……这些项目看似各有重点,但又彼此呼应,最终都是以运动形式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且其中大部分也都服务于‘活力校园’项目校。」
如今,「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已走过6年,上面提到的「展翅飞翔」也有8年,「撒开脚丫」来到了第5年,「旧鞋新生」全面面向消费者的第2年,就已经定下了到2030年在国内修建100块球场的首期目标。
而当被问到是否有计划将这些公益事业做到百年时,许琳的回答则尤为真诚,「耐克集团去年才刚刚50年,进入中国也就40多年,我能够肯定的是这些项目会是长期性的。长期性是耐克衡量这件事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很多社会公益项目没有时间的积累是看不到效果的,所以我们坚定,做公益从来没有短平快这一说。」
当我们回头评估一个公益项目的意义,它在坚守与践行中所产生的价值固然重要,其诞生的背景同样具备说服力。
2016年,全国各地陆续出台指导意见,要求严禁挤占体育课时间,如何上好体育课,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彼时在绝大多数地区,体育课和体育老师仍在「缺席」,「孩子们觉得体育课无聊,我该怎么办?」是几乎每个老师心中的疑问——在这一背景下,「活力校园创新优秀案例」项目诞生,并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持续引领学校体育课堂的创新方向,其价值和意义早已不言而喻。
望向未来,我们无法断言这一项目将会如何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位走上舞台的体育老师,将如一颗颗星星,在学校体育教育这片广阔的天空中,聚成团、连成片,照亮着更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