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站安徽师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侧记:小课堂上的大变化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18日电 (通讯员 田超)“刚入校时,学长学姐们‘十佳班集体’的分享展示,让我不仅看到一个个先进班集体的风采,更看到了成长的方向和教育的力量。后来我们也想试试自己离梦想有多远。现在我们终于站到了台上,‘十佳班集体’是荣誉,更是鞭策我们继续前行的号角。”这是安徽师范大学2023-2024学年学生表彰大会上,十佳班集体代表、法学院2021级卓越司法班班长张君宇的获奖感言。
台上的激动引发台下的感动,学长学姐的分享增强了学弟学妹的体验,理想信念在经久不息的掌声鸣,价值观念在思政创新的课堂里升华。“将颁奖表彰、事迹分享、朋辈访谈、情境节目相融合,用身边榜样故事讲好‘大思政课’,在故事情节中‘滴灌’思想理论,这样的设计相当走心。”学生观众陈颖在朋友圈这样分享。
这不仅是一次表彰先进的大会,更是一堂朋辈携手、榜样同行的青春思政课,也是这五年来安徽师范大学思想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生动缩影。
安徽师范大学坚持“三全育人”理念,立足教室、校园、社会、网络一体打造四个课堂联动的“四维”思政课课堂体系,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首先改革的就是教室这个传统的课堂载体。学校依托全国重点马院等平台和学科优势,坚持性和学理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全校开展思政课分类教学法,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采取起疑引思、立破并举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着力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通过第一课堂把基本理论讲清讲透,打造“精准的思政课”。
除此之外,学校全面拓展教学场域,在第二课堂依托校园文化,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乐鱼体育平台,实施素质拓展计划,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定期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名家进高校”等文化活动,开设“德雅书苑”“徽学宣讲营”等人文讲座,打造“人文的思政课”。
在第三课堂立足社会实践,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课延伸到田间地头、厂矿社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全程跟队指导,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在第四课堂建设网络矩阵,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推进“智慧思政”平台建设,成立校园新媒体联盟,构建学生学习、生活、交往新家园,打造“智慧的思政课”。借助全面立体的“四维思政课”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无处不在的课堂冲破了刻板的理论藩篱,丰富了更多的思想浸润。除了“文艺搭台,思政唱戏”的青春思政课,学校还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建设了安徽省首家思政课情景模拟实验室,打造“名师访谈录”“苔花剧场”“党代表说”情景思政课,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模拟情景中与学生“面对面”展开对话。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也将他的思政课品牌载体“丙辉漫谈”拓展了网络版,与学生键对键,开展微博线上答疑,撰写网络专栏笔谈50余万字,受众3000多万人次。
去年毕业的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雷霁雯说,直到现在我还对大学里参加过的那些理论宣讲印象深刻,每一次改稿子找素材,都是一堂新课,而我就是在一次次宣讲中学懂弄通了中国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政课对我而言,不是“知识课”,而是“信仰课”。
“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2019年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坚持课程立学,在全国首批试点开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将“四史”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创新构建了“1+5+N”课程育系。
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统领,首先要建好上好“1门”关键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学校将该门课程作为最关键的思政课高位推进,在大学二年级全覆盖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教授还直接参与了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概论”课教材编写统稿工作。
在以核心课程定向领航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全国高校思想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和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项目,教师们扎实备课研讨,持续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穿、有机融入5门传统思政课,以思政课程培根铸魂。
“N”的核心就是课程思政。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乐鱼体育平台,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依循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开发打造“N”门专业思政课程群。学校分别在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习经济思想”“习法治思想”“习生态文明思想”“习总教育重要论述”课程群,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学科专业,以专业思政启智润心、引领学生成长。
在“1+5+N”课程育系推动下,学校各专业都在主动挖掘课程思政资源。2022年10月乐鱼体育平台,学校组织师生将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徽州特色民俗体育形式——舞鱼灯搬上了校运会开幕式,夜幕下的鱼灯国画惊艳全场,成为网络爆款。为了制作出原汁原味的鱼灯,学校组织师生专程向此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求教,从历史沿革、制作工艺、展示技巧等各个环节展开现场教学,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学生通力合作,历时一个多月,亲手制作了81只鱼灯,排演了精彩的节目。“表演不是目的,通过挖掘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的结合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内在精神才是我们的真正期许,以技培德、以德育才方为高校体育课程育人的关键所在。”体育学院副院长余涛说。
在美术学院,师生发起“为烈士画像”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者手中画笔还原烈士形象,帮助家属与烈士“隔空相见”,志愿者们在专业实践中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项目获评了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课前五分钟“课程思政师生谈”成为全院标配,“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家国情怀与新闻笔法缺一不可”……都是师生热聊的话题。
现如今,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积极探索学科专业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已成为全校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是安徽师范大学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团队的共同追求。目前团队成员共计24人,全部为中员,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9人,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荣誉37人次、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79个。他们当中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优秀党员路丙辉教授,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沈燕培副教授、全国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标兵崔明海副教授等教学名师。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让我感到非常振奋的是,一批批优秀人才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里来了,作为引路人接过了立德树人的火炬。”路丙辉说。
五年来,学校已累计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108人,达到1:350的师生比的配备要求,其中博士81人,占75.00%,高级职称占62.04%。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保障到位,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学术交流方面均给予了政策倾斜。
郭梦是校大学生记者团指导教师,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里的一名新兵。去年暑假,她带领大学生记者团组建了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歙县、黟县两地,寻访非遗传承地、对话非遗大师、拍摄创意短视频,共调研了13种国家级、省级非遗文化,形成了12篇文字作品和20部视频作品。“我没有想到郭老师会21天一直陪着我们,从策划到采访拍摄全程指导,晚上还给我们恶补历史和文化知识,带我们拓展视野。我非常自豪能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通过我的镜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队长张义曜说。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郭昊同学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名尖兵,他所拍摄的《清晨宏村》《千里江山图》《篮球少年》等短视频被人民日报国际官方账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家地理等新媒体平台刊发,全网播放量已突破60亿。他用自己的独特审美和创意表达唤起了年轻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好河山的认同热爱。
像郭昊这样的“向阳花”在安徽师范大学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携笔从戎的新疆籍“最美大学生”,有的是“总的红色足迹”智慧云地图的研发者,有的是颂扬航天精神的原创舞蹈《“星”火永相传》的演员……他们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2022年以来,路丙辉教授倡议推动在安徽省高校全覆盖设置班级“思政委员”,强化同频共振和辐射扩散效应,探索新时代思想工作朋辈教育的新模式。通过组织专题培训、青春毅行、乡村振兴调研、思想状况调研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班级思政委员已经逐渐成长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小助手、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小帮手、学生朋辈教育的小能手。
据近期安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47%的大学生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得到提高,高达89.69%的大学生有明确意愿入党,并将加入中国党列为大学阶段“最想做的事情”,青年学子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正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