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平台重庆万盛经开区:家校社携手开展“放下手机 健康成长”主题活动作业不会做,直接用手机搜答案;把手机带到教室,课上课间偷偷玩游戏……手机使用不当带来的行为失范、游戏沉迷等问题困扰着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手机使用管理和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文明办、区教育局联合印发《“放下手机·健康成长”倡议书》,并结合“莎姐守未”“甜甜虎”等多个文明实践项目,切实发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作用,将未成年人从手机“小屏幕”拉回多彩“大世界”。
溱州中学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更加专注的学习环境。“学校规定,学生进入校园后将手机统一放入指定柜子,由班主任统一保管,每天放学时(针对走读生)或周末放学时(针对住读生)将手机还给学生。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溱州中学教师陈星宇说,手机虽然禁了,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不会受影响,因为全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部非智能“班机”公用,“班机”由班主任或班干部管理,电话费则由学校承担。
“学校明确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给家长一封信、发放《‘放下手机·健康成长’倡议书》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中盛小学德育处主任余至萍说,课外时间,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效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
万盛小学也一直主张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我们借助校园广播乐鱼体育、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校会乐鱼体育、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功能,了解沉迷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万盛小学教师彭薪如介绍,与此同时,该校还通过家委会,倡议家长共同监控学生手机使用的时间和浏览的内容,希望家长起到示范作用,放下手机,多与孩子交流。
6月29日傍晚,随着夕阳的余晖洒满黑山旅游度假区的草坪,一场以“放下手机 ‘乐’享童年”为主题的草坪音乐会准时拉开帷幕,和平小学的师生与家长齐聚一堂,用音乐浇灌孩子的成长之路。
不只是和平小学,万盛经开区各中小学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本校课程设计,适当增加文体活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活跃校园氛围。
针对不同学段的身心特点与育人目标,万盛小学打造“空中菜园”,以“技能+”的形式开展主题项目式课程学习;中盛小学开展“放下手机社团等你来‘抱’”活动,形成合唱、舞蹈、国画为龙头的艺术社团和特色课程,为学生点亮“多元”成长之路;砚石台小学培育打造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微药园、微养殖园“五园”特色劳动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环境及劳动场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石林小学、石林中学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中探究自然、锻炼身心、收获真知。如此一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培育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不沉迷于手机,远离手机。
除了学校,每逢寒暑假或周末,万盛街道松林社区、南桐镇支路社区、关坝镇兴隆街社区依托“溱州风雅颂”“假日爱心课堂”“四点半课堂”等品牌项目,组织开展“书香润童心 阅读伴成长”“亲子阅读 共享美好时光”“暑期手工课堂”等文化系列活动,使家长放下手机,有效参与亲子活动,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万盛青少年活动中心还在暑假期间开设书法乐鱼体育、美术、舞蹈、乐器、合唱、戏曲、编程等37门课程,让全区青少年放下手机有“趣”处,缤纷课堂“暑”不尽。
在几乎人人拥有手机的时代,如何“疏堵结合”,让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教会孩子如何学会自律,是在加强手机管理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孩子没办法放下手机背后的成长诉求是什么?是亲子陪伴。如今,很多家长工作压力大,很难顾及孩子,慢慢地,孩子就将情感寄托在电子产品上。学校和家长不能简单地把他们的手机一收了事,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万盛经开区教育局教育科德育专干袁乾瑞说,减少手机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不可避免会使用手机,学校加强手机管理后,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效果不错。下班回家后我尽量不玩手机,多陪伴孩子,和他一起读绘本或画画。”学生家长犹继坤对记者说,校园监管只是一方面,家长还要以身作则,多和孩子一起做更有意义的事。
“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即使在学校不接触,回到家也会接触。”袁乾瑞建议,家长要积极营造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带头放下手机,采取正面管教的方式,尊重、理解孩子的需求,可以和孩子制订计划,建立自我奖惩机制,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全区各中小学在深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同步开展家校联动教育工作,加强家校沟通,提醒家长控制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及时检查孩子居家用眼环境是否合适。”袁乾瑞建议家长休息日多带孩子亲近自然,加强校外体育锻炼,丰富课外生活,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此外,袁乾瑞还表示,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放下手机、健康成长,家长和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家校社实质性“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