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知识科普范例6篇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以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是切实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普知识的普及措施比较单一,不够新颖,而且,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leyu体育,科普知识普及的效果不是很好。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是国家的主力军,高校普及大学生科普知识尤为重要,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科普工作。网络、电视、报刊和广播是我国公众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渠道,这些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并且最感兴趣的途径之一。本文认为高校除了举办一些特色活动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校园中构建了以报刊、广播、网络为主的校园媒体。为了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识,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各项媒体。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结果:“报纸杂志”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校园科技期刊获得科技信息来改变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研究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广播科技节目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提倡科学生活、起到教育受众的作用等功能,科普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制作方便灵活性强等优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广播电台对科普广播栏目的制作与开发不足,采用新的模式对广播电台进行开发,制作丰富多彩的科技广播栏目,使大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了解科技资讯。
目前,网络及网络电视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和获取知识的模式,对大学生科技知识的增长和科学信息的获得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弥补了传统电视所欠缺的即时性、交流性和高度自由性,由于报刊携带及传阅不方便,而且,在电视等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广播收听缺乏视频与文字,不便于传播抽象的内容,而网络及网络电视也具有可控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曾《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属于网络科普用户,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对大学生而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科技。
2011年10月17日网友“方可成”在其新浪微博中上传了一段“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该视频随之迅速在微博上走红并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可以说这是对科普知识的普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它把科技和音乐相交融,使大学生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逐步树立起爱科学的信念,进而投身到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行列之中,更利于大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科普知识普及的目的。
(1)大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刊,但是,要使同学们能更多的关注科技期刊,学习科普知识,就必须创立科技独特的品牌。结合实际体验和最新的学科行业信息写作科普文章,并且要加强原创稿件和再创作稿件的质量管理。(2)鼓励校园科技工作者策划原创栏目和选题。要根据读者需求精心设置原创文章的栏目,且经常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如对读者进行一些有抽奖活动的问卷调查等。(3)科技类报刊一个重要部分是科技新闻,而综合型科技新闻要及时准确的报道,通过有效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寻找让科技新闻走进大学生的路径,把科技新闻通俗化,结合大学生日常关心和专业相关的问题,结合相印的科技新闻事件不断延伸出来报道。
科普广播在运作中解释自然现象,报道科技新闻,介绍丰富的思想和鲜为人知的科技事件,了解科技人物,传达科技政策等等。
科普广播中如果有意识并讲究方法地渗入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等科学精神内容,就能使科普广播增加人文色彩,增加可听性与感染力。科普广播在内容选择、形式安排上应该通盘考虑,要因对象不同而异,尽量做到各种层次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在主要面对某种层次受众的安排中,又要精心处理科普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受众也能受到影响,选择好所传播的内容,以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受众。
目前,广播业提倡创新,节目要常变常新。需要经地进行收听率的调查,根据对同学们的满意度、最喜爱的栏目及建议等调研,定期的对广播栏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性的改版,吸引更多的听众,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了解科技,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氛围。
(1)提高电视科普栏目的制作能力,保持创新性,增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特色栏目。创新性表现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刻以创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去修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以满足受众日益变化的要求。强调科普栏目制作的科学性,有针对的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的科普需求,使得栏目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普及工作。(2)学校需要加大一些对科技普及的投入,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提升高度的栏目,拍摄事宜电视传媒广泛宣传的专题电视科普栏目及科普电视片。
新媒体是应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而生的一类新的媒体,使各种科技表演也成为科普宣传的有力武器,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表演是新近崛起的科普文艺品类,它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题。通过新媒体,做好以下几点,把校园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科普潜能的有效开发推上更高层次。
(1)学校各级领导重视科普歌曲和表演的开发和推广,招募学科教授、音乐教师、校园歌手、科技和音乐爱好者等进行创作团队的建设,通过平面媒体的宣传和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体将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2)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普歌曲演唱和表演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其中,让科普歌曲的演唱提升到“唱红歌”那样的规模。在网络中上传科普类的文艺表演视频,让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3)在网站上开辟视窗,让包括科普歌曲在内的科普文艺作品出现在我们科协系统的网站系统中,更让网站、及至知名网站能从我们的网站系统中下载这类科普资源,扩展我们的科普网络阵地。
[2] 陈维瑶.强化公共关系意识,重视科技期刊形象建设[J].中国期刊研究,2003,14(2):216-217.
[3] 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3):113-119.
[4] 鲁晓波,黄石.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J].科技导报,2007,25(13):30-33.
以科学技术的视角,发挥影视传播的特长,传播先进的科技文化,准确地展现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精神,把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与实践,引入到深刻文化层面,是科普传播中的重要环节。我是长期在县级广播电视媒体部门从事采编工作的,就拿古田县广播电视在传播科普知识实践来说,也是经过不断的磨合,不断地探索,达到不断的进取。
2008年3月6日,古田广播电视台播报一条消息:福建古田县水口镇湾口村附近发生4.1级地震。这条突发性新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第一时间向公众透露,这次地震没有造员伤亡。然而,针对民众疑问,广播电视台同时开辟“防震减灾一席谈”栏目,邀请专家作客解答听众和观众的疑虑,利用电视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将记者在现场拍摄下来的图像资料,由专家直观解答。同时,专家还向全县公众宣传防震知识。一周时间,播报地震灾害以及震后恢复生产等消息仅5条,而播发预防地震的科普音响20件、图像30盒、科普文字报道30条。本来是一条简简单单的突发性消息,由于编排得当,做足科普这篇文章,使得灾难性报道变成了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的大讲堂。
在几十年的广播电视采编中,科教电视节目是最难的一环,它有其独特的规律;一方面,它属于分众节目,它的固定观众群体是一些知识层面较高、对科技知识求知欲较强的群体;另一方面,电视科教栏目身处“电视”这个大众传媒中,“大众化”是它的根本属性。因此,利用相对分众化的内容制作出适合大众口味的节目,是电视科技栏目的难点所在。科教类节目属于“生活服务类”节目范畴。科学严谨的态度,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指向性明确的选题,是科教节目策划者首先要遵循的leyu体育。科教电视节目的任务是将科学知识,经深入浅出的报道和介绍,通过生动有力、有效的节目传达未知理念,进行科学普及工作。因此,在栏目化的科教节目中,以科技资讯为主,以科技新闻为依托来进行内容的采编工作,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古田县食用菌研究所每年都有新的菇类问世,新闻媒体除了将最新科研资讯传播给受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给观众,然后在科普版块侧重知识性的传播,专题部会请来县内知名食用菌专家作客讲解。广大农民不但能得知最新科技咨询,而且还能享受科技带来的实惠。因此,抓住新闻事件,及时挖掘亮点,有效延伸主题是科技资讯节目采写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在科技资讯领域,贴近生活的内容、贴近生活的报道形式,都必须具有新鲜leyu体育、活泼的特点。
利用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科普知识,其最终目的就是体现传播效果,这当中受众的接受程度,受众的切身利益又是广播电视媒体重要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科普传播活动的归宿和新的出发点。去年以来,古田县平湖镇成立全省第一个村级“百姓之声广播室”,百姓之声广播室充分运用广播这一载体,将群众关心和关注的天气农事、灾情预测预报、科学种养、科学经营等汇编成群众语言,向广大农民播放,农民在田间地头一边干活一边还可以听到他们喜好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县级电台将平湖镇的这一做法进行科学整合,把来自农村基层第一线的消息、素材作进一步的梳理,并运用县级台数字音频广播的先进设备,与镇里的原班人马互动资源。县级台在侧重科普传播的“对农村广播”节目中与当地采编人员实行电话连线,这样一来既扩大了传播覆盖面,又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镇里和村里的群众可以全方位地收听到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各种科普资讯。在去年全省广播电视好新闻评选中,古田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科普专题“‘百姓之声’心系万家”获得二等奖。
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普类节目如何科学、合理的定位、编排,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只有好看的节目,只有观众需要的节目,才会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才能把科普的传播工作落到实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站等新的传播媒体的出现,人们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要求将会愈来愈高,因此,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科普传播将是广播电视媒人面临的职责。
古田县黄田镇的马蹄笋是当地的重要产业,如何做好这篇科普文章,我们曾经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是电台利用媒体声音传播的特色,在“对农村广播”节目中,将马蹄笋产业发展用讲故事的形式播出,主持人带磁性的声音娓娓道来将本为古板的形式变为生动的科普故事。而电视则利用画面的特色,全景播放马蹄笋场景,并层层剥皮声画并茂演绎这一产业的发展历程。在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好新闻评比中以马蹄笋为主题的科普专题“小小马蹄笋农村大产业”获市级一等奖。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科普传播也呈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崭新的特征。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直接冲击着传统的科普观念和科普方法;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等科普办法已然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回顾广播电视媒体多年传播科普的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技巧,才能跟上前进的步伐。
2010年9月17日,古田广播电视台播出“京福高速铁路在古田县洋上村设站”的新闻,省市广播电视台也在同一时间播报,这是古田人民盼望已久的大新闻。然而仅仅播报一两则资讯消息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面对高铁这个新生事物大多民众是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许多人至今没有坐过动车,甚至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叫高铁?广播电视电台除了在“古田新闻”中播报来自京福高铁古田段的建设新闻外,最重要的是在电视台的“农村天地”和广播电台的“对农村广播”两档节目中开辟科普类版块“走进高铁”。首先,广播电台采用男女对播和邀请高铁建设指挥部工程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将高铁的基本常识让听众乐意接受。电视台则利用电视画面直观,现场感强的特点,全方位介绍京福高铁古田段的走向、列车时速、乘坐动车的规则、以及施工建设期间涉及到的带有技术含量的施工过程,例如隧道建设等。原先编辑制作人员当心这样做会不会让观众和听众感到厌烦,节目播出后,出乎意料的是许多观众和听众纷纷打来电话要求重播,这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事实说明,要实现有效的科普信息传递,就要了解掌握传播内容和受众对象,调查研究传播内容与传受双方的关系。只有这样,科普传播才能走出古板没有生命力的说教宣传怪圈。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未成年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养。应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邀请,柳州科技馆参与“柳州*独峒城乡手拉手系列活动筹备工作,现将接待方案安排如下:
科技馆准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接待活动学生,包括:机器人表演;柳州桥梁科普知识展、地震科普馆和天文科普馆讲解;科技课培训活动,以此向学生普及科学、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其中由我馆培训的小小讲解员团队将为学生送上精彩的展厅讲解。活动结束前,我馆将向学生赠送天文科普杂志和和小礼物。
讲解员带领参加活动人员参观展厅,针对青少年学生,结合展厅内展品,讲解地震、天文和柳州桥梁工程方面的科学知识。
现代的化学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知识正以爆炸性的速度更新换代。我们的普通化学教学一定要适应和跟上这种形势的发展,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在给学生传授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之外,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新的知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传统的黑板式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这一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讲授课程,首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可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提高讲授速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的范围和时效。在多媒体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可以在知识点中结合实时查阅,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资料,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这样,学生的自我学习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使用,将给普通化学的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新世纪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善思善问,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提问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善思善问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引发不同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章节教学中,在电池这部分,可以从课本的锂电池知识延伸到现在世界上热门的电池技术、各种电池技术的优劣、正在发展中的纯电池汽车技术及国内领先的电动车技术和生产厂家,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电池的相关知识,还在讨论学习中对这个领域的相关发展有更深的了解,也对我国的相关技术充满信心。
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是书本知识,学以致用是关键,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种自己获得所需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根本。普通化学课程一般在大学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课,学生中蕴藏着强烈的学习和创新.这正是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有责任加以指导。我们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应用实际,并通过查资料,拓展知识面,发明创造,撰写科技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用化学的观点观察当地化工厂、制药厂等企业的生产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并撰写论文,提出好的建议。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锻炼学生思在前,想在点,全局在心,处于主动,学以致用。学生学会的是方法,能够自学这门课程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和主动权,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能力,获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桥梁,更是普通化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作为普通化学一线教师,在讲课时应注意提炼并加以应用,引导学生逐渐活用这些基本方法,为适应化学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教师本身,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紧跟化学科学的前沿发展,改进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满足新时代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普通化学不仅传授给大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素养,还要承担起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承担当前高校教学体系改革的重任。
[1] Breslow R. 华彤文,宋新琦,张德和等译.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
现代社会人们获取科技信息和科普知识的渠道呈现出多样性、快捷性的特点。2003年公布的第五次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主要数据表明:除正规教育外,大众传播媒体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影响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3.1%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
作为电视科普类栏目,它主要借助于电视媒体这个大众平台,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大众教育功能。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走近科学》,武汉电视台的《科技之光》,北京电视台的《世纪之约》等优秀的电视科普栏目相继出现在荧屏上,并且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和认同。在诸如此类的进行科普宣传与教育的电视科技栏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是湖南卫视倾情打造的一档全民科普节目《百科全说》。这档节目的开播,给科普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是张悟本的“养生门”事件,却给媒体带来了诸多质疑的声音。究其电视科技节目的得失成败,弄清楚电视科普节目的宣传规律,提高科普报道的质量,我们就以《百科全说》为例来论述一番。
《百科全说》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生活智慧脱口秀节目,每期节目邀请相关专家,采用访谈与互动纵向深入的脱口秀方式,并运用娱乐化的包装,为各个年龄阶层的受众创造无门槛、无压力的收视氛围,成功打造一种在娱乐的同时又能获取丰富实用信息的全新脱口秀节目形态。究其实质,它是成功地将综艺节目和养生节目相嫁接,号召全民励志,学以致用,并满足当下国民精神和生活实用诉求。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相对于传统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遭到大众化娱乐节目挤压的境况下,《百科全说》从2009年11月份推出以来,正是凭借着独特的优势逆势而上leyu官方网站,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据权威数据显示,湖南卫视2010年1月21日播出的《百科全说》节目,收视率为1.15,收视份额达到2.69%,排名全国同时段电视节目收视前列,有效带动了湖南卫视晚间7:30时段的收视和晚间整体收视。
从2010年4月开始,节目主题定位为“健康养身”类,这既体现了当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使得节目转变成为典型的“电视门诊”。在节目播出中,一改之前科普节目刻板、说教的方式,增加了和观众互动的环节和很多游戏设置,使得节目变得风趣生动。同时,节目所设计的相关内容,贴近大众层面,使得此档节目异常的火爆。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出,以《百科全说》为例的此类电视科普节目在科普宣传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以其科普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创新性和专业性,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内容上做到丰富专业、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使之迅速成为传播科技文化的排头兵。
现代社会人们获得科技信息和科普知识的渠道呈现出多样性、快捷性。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栏目要想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需要抓住三点:其一,吸引观众,说理透彻;其二,渠道通畅,普及面广;其三,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正是《百科全说》在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运作方式等方面切实履行了这几点,它才会在短期内赢得受众的眼球。
节目定位的新鲜性。湖南卫视对于《百科全说》的定位是“第一档职业生活智慧脱口秀”,是湖南卫视的一档全民励志、学以致用、满足当下国民精神和生活实用诉求的百科全书式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同时也是一档真正最贴近娱乐脱口秀形态,并蕴涵丰富生活实用信息的带状节目。
作为一档日播出节目,《百科全说》每周一至周四晚7:35首播,每期节目大概时长40分钟。它的口号是“快乐生活,百科全说”,是广大电视观众一道美味的精神甜品,是充满娱乐精神的科普栏目。
《百科全说》在节目定位上的一个胜利是它填补了一个科普电视节目的空白区域。当下的电视媒体上已经有娱乐的脱口秀,也有大众科普栏目,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它是第一个。可以说科普与娱乐化的结合,《百科全说》迈出了大胆而又创新的一步。新鲜的节目定位,必定会给观众带来新鲜的刺激。
节目内容的贴近性。从《百科全说》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将百科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节目涉及范围广,内容具有很强的贴近性,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一般的节目去寻找目标受众不同,它强调给观众确定的信息,然后交给观众来选择。
笔者对《百科全说》2009年11月30日至2010年6月3日二季共95期节目做了大致统计,可以看出,节目内容绝大部分为中医养生类知识,例如《有“中医教母”之称的文化养生专家曲黎敏教你如何养生》、《杨奕医生向你解答足部养生之道》等,少数几期为日常交际、生活窍门之类的专题,例如《和国际礼仪学老师范智一起学礼仪》、《陈旭律师独门购房宝典》等。由此可见,《百科全说》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与观众联系密切的科普知识。
主持人选择的新亮点。娱乐脱口秀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对于这类节目来说,主持人可谓节目的灵魂与核心,必须具备“三力”:对节目的理解力,对谈话的把握能力,对现场的调度能力。其优秀表现往往会提高节目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从而奠定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一般认为,脱口秀节目的主要魅力来自于“现场的、即兴的、广泛参与的、不可预测的谈话”。
《百科全说》作为一档要走娱乐化路线的科普节目,就必然下力气打造其主持人班子。节目制作者吸取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精髓,在主持人的编排上效仿“康熙组合”,主持风格为“一文一武”:谢娜走活泼搞笑路线,与他搭档的男主持是知性、稳重且知识广阔的眭平,助理主持分别是2006年超女、歌星唐笑,有男版“奥普拉”之称的朱梓骁以及外籍主持麦小龙。这五位主持人共同组成一个妙趣横生的“百科同学会”。可见,《百科全说》在主持人的选择上充分发挥每位主持人的特色,并且分工合作,各显所长,优势互补,使节目能够顺畅地进行。其产生的效果是在带给观众愉悦的同时,还可以在欢笑声中学到一些大道理。
节目运作方式的创新性。《百科全说》作为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百科全书式的生活智慧类脱口秀”,强调立体化的节目运作方式,即在核心层面追求节目内容的科学,有形层面突出节目的个性,延伸层面强调大众互动。其创新的关键在于观众本位的制作,专家的思考,大众化的表达,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达。
具体来说,《百科全说》在节目运作方式上有三个特点:首先,不弄虚作假,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不炒作,节目质量才是收视率王道;再次,不抄袭,引领原创性电视节目新潮流。
科学与娱乐的失衡。《百科全说》尽管创造性地将科学与娱乐“联姻”推向观众,但是在节目后期仍不可避免地落入过于娱乐化的怪圈。科学强调严谨客观的认知态度,但是,该节目对某些主题和嘉宾的处理容易造成盲目的崇拜。
在《百科全说》节目中,面对主持人的关于科学理论性的问题,现场嘉宾时常由于缺乏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而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撑,然而节目方不以为意,顺水推舟地推出拥有更为独断的学术理论的嘉宾,换来了亦正亦邪的“眼球经济”。这正是一种扭曲的电视科普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例如,随着《百科全说》的热播,掀起了一轮全民养生热潮,“喝绿豆汤、生吃长条茄子可治疑难杂症”、“生吃泥鳅可去虚火”等食疗养生理念大行其道。“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诸如此类的养生理念被国内“最贵中医”张悟本推出后,受到全民推崇,食疗养生变得炙手可热。在强调公共信息平台的电视媒体上,这些言论显得过于强势,不利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
节目自身立场的缺失。随着“张悟本事件”的浮现,节目的收视率和声誉皆大为缩水,《百科全说》伴随着张悟本被查这一事件而变得岌岌可危。深究其中原因,是节目自身在播出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立场,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客观的大众位置层面上,而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承担了现场嘉宾的同党附和的角色。正是由于节目自身的公众角色的缺失,从而使得这样一档受大众欢迎的科普节目慢慢走入了误区,节目渐渐失去了自我形象。
《百科全说》在湖南卫视节目运营思路的背景下产生,其不可避免地披上了追求娱乐效果的外衣,并以此效果的张扬作为卖点。但是作为一档科学普及型的电视科教节目,必须保持一种独立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在这样的矛盾之下,节目如果想达到共赢,就必须由节目方来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以期许达到满意的效果。由于嘉宾的研究领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为节目方,他所要做的就是促进二者的有效沟通,并获得科学有效的信息。而这种积极的沟通在平衡嘉宾和观众地位的同时,也巩固了节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使得各种不良情绪不会转移到节目本身。
制作模式生搬硬套,缺乏有效的市场模式。《百科全说》产生于湖南卫视打造娱乐台的背景之下,在其制作模式上明显是复制《天天向上》等节目的,将娱乐节目的板块简单地拼凑在了一块儿。这样的制作方法虽然利于节目的“批量化生产”、“统一口径”,但是却失去了节目本身的特色,无法体现出作为一档大众科普电视节目的独特之处。
就我国目前来看,大多数科技电视节目创作者和电视机构还缺乏面向节目市场的意识。一般是电视台的记者、编辑制作了节目就在本台播出。科技电视节目市场尚未形成。当前电视媒体必须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制片人制,让制片人到市场上去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现有的节目制作机构应逐步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造,实行企业管理,在市场运作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电视节目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更多的科技节目精品不断涌现。
《百科全说》作为国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科普娱乐节目,虽然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其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开了国内科普电视节目创新的先河,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赞赏地解读。更重要的一点是,透过这档节目,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今后电视科普类节目的生存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
伴随着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科技传播已经迈入了新媒体时代,或者可以称为数字化传播时代。在对于新媒体概念的辨析上,学术界较多的学者认为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网络报纸、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因其拥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得新时期的科学传播越来越依赖新媒体技术进行科学信息的传播与扩散。研究新媒体时期的科技信息的传播,无论是对于提高科技传播的效率,还是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网站作为一种应用框架,可以把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及应用系统汇集于一身,以信息管理平台的方式以及统一用户界面的形式服务用户[1]。建立在互联网平台的科技网站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主力。我国目前各类科技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它主要是以科学知识和最新的科学成果作为其传播内容,以网络作为传播平台,汇聚大量的知识资源,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与以往的传统媒体相比较起来,科技网站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大、传播范围广、储存内容量大等优势。科普网站的兴起和运用加快了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力度,让公众更快速、更便捷的了解科学知识成为了现实。
数字电视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相对于传统的模拟信号的电视,数字电视具有信号强、保真度好、内容丰富、可随时点播、更多新的应用、节目指向性更加清晰等特点。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科普节目和科教频道将会陆续出现和更新,而且可以在非节目时段为受众提供点播服务,这将极大的方便受众在业余时段收看自己想看的节目。
电子图书又称e-book,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与传统书刊相比,电子图书具有方便信息检索、存储介质容量大、成本低、内容更丰富、数字化资料可以包含图文声像等各种资料的优点,增强了可读性;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组织信息,方便读者阅读,降低了工作量。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阅读电子书作为其娱乐的方式之一,甚至在一些公共场所已经超过了传统书刊。面对如此广大的用户市场,如果能将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到电子书刊中,必将产生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微博和博客是指为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者在微博上内容供别人浏览。而论坛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信息或提出看法。这几种传播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传播模式,即信源-渠道-信宿的传播模式。由于加入了双向互动的因素,受众可以随时的反馈信息,使得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者。这一传播方式有效地弥补了以往科技传播模式死板单一的自上而下现象,能有效地让受传者及时发表自己对一些信息的见解和意见,这样不但能促进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也能使科学共同体和公众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
自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手机1973年4月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诞生以来,手机的外观和功能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如今已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伴随着手机的推陈出新,移动互联网络的运营服务也悄然进入了4G时代。作为信息化时代通信和网络融合形成的移动通信终端,手机逐渐具有媒介的特性,并且与4大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2003年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手机媒体、第五媒体、移动网络媒体等概念[2]。如今的智能手机可以添加众多的APP应用软件,可以随时随地用这些软件和接受信息,使得原来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范围划分已经不再明晰,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也变得模糊不清,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手机凭借着使用数量和便捷的网络服务,继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成为第五大传播媒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传递与扩散科学知识可以说是科技传播的最主要的功能,其他的一切功能都是建立在知识流通的基础之上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没被传播之前最初只是个别科学家的所有物,是个人知识的一部分,不传播、不交流,只有科学家个人知道而别人不得而知,那它只会对这位科学家才有用处,而对他人、对社会则毫无用处,因为对他人、对社会这种知识实际并不“存在”[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不仅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还强调“知识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看出,科学知识如果不被传播,其本身的价值是非常局限的。只有当科学技术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我们目前的科技传播现状基本是处于这几个部分当中: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信息传递、专业的学术期刊杂志、大众科技媒体、定期的科技场馆展览。由于信息交流的不及时、课题研究的重复率高、论文的发表速度缓慢、科学普及的效率低,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信息量其实是很有限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众媒体没有及时发挥应有的信息传播功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所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 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4]。从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利用率每年都呈递增的趋势。这对于科学信息的传播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机遇。新媒体拥有的技术优势,解决了传统媒体在科学信息传递上存在的例如播速度慢、周期长、内容有限、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加快了信息在中间环节的流通速度,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功能的更好实现。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发达国家在保持原有的生产领域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创新能力也依然占据着世界前列。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出版的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指出,发达国家仍然主宰最具创新力国家榜单。瑞士、瑞典、英国、荷兰、美国、芬兰、中国香港、新加坡、丹麦、爱尔兰这10个国家和地区位列前十。现阶段发达国家无论是在技术储备还是人才资源上都占据着优势。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改革开发对于科技投入力量的增加,我国的科技创新力也得到快速的提升。我国《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中国的创新力从20上升了一位,主要是归功于我国知识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环境的改善[5]。但是,必须认清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现阶段我国创新基础还比较薄弱,科研投入力度还不够大,科技成果向现实转化还比较缓慢。从创新的理论来源上可以看出,国家创新系统研究进路是缘起于新熊彼特主义将创新活动看作是基于知识传播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一重要观点,即知识传播扩散导致创新结果来源于创新过程中不同种类行动者间复杂的相互作用[6]。因此,在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中,承认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生产与使用是同等重要的。我国对于科技创新力历来一直非常重视,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特别是要把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知识时代的今天,能否顺利促进科技知识的传递,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那么,知识的传递所涉及到的关键性要素就是传播速度与传播效率。新媒体时代,由于数字网络媒体的发展给科技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知识的传播不再受到地域及时间的限制,知识的传递在流通的环节加快了传递的速度,使得科学知识能够及时顺利的实现向生产力转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民的比例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通过此次调查可得知,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投入力度不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由于经济投入不够,一些偏远地区的科学普及工作做得还不到位。但我国公民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一直没有变,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科学传播作为提高公民素养的基础性工作,其传播的质量,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和范围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的知识接收。我们传统的科学普及工作,主要是依靠科学报刊、传统的科教频道和一些科普展览。科学期刊由于受到发行量和专业性的限制,普通公民对于其中深晦的语言难以理解,覆盖的范围也相当有限,基本上只有与该专业相关的人员才会去购买,对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提高起到的作用较少。传统的科教频道受到时效性的影响,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固定的守候在电视机旁才能收看到。而科普展览又由于受到经费、人员、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科学知识的传递作用。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引进解决了以往传统科普方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新媒体的众多传播方式中,仅网站一种,截至2014年6月笔者以“科普网站”作为关键词搜索,就得到百度结果为23100000条记录,单从数量上就是传统科技刊物无法比拟的。新媒体传播的运用极大地解决了传播时效性和地域性的问题。对于公民难以理解的科学问题都能上网站搜索,这将极大地提高公民对于科学的兴趣。科教节目通过数字电视进行播放,在错过播放时间后还可以通过回放来观看,或者通过网络电视进行收看,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从科普展览事业发展来看,唯有致力于信息技术及网络的运用,才有可能让其服务从实体建筑空间延伸到网络世界。以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为例,该馆利用网站Natural online(自然在线)让全球认识该馆搜藏、研究、展示和教育活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了解该馆幕前和幕后的实务工作,浏览系统化的典藏数字数据,同步收看达尔文中心每天两场的科学讲座。事实证明,利用网络博物馆可以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如招募会员、赞助者、标本捐赠者及募款等),从中开发更多服务项目,或与社会甚至全球建立互动关系[7]。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运用,产生了以往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效果。目前我国应尽快完善各种新媒体的整合,让各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成为一个系统,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这将会大大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学知识普及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
[7] 魏峰,郑钰.在科学与媒体的接壤中开展的传播研究――浅谈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J].科学与艺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