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安装在铁塔的几百余只“电子眼睛”正在24小时全方位巡视,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这些“眼睛”正是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智洋创新)自主研发的无信号区输电线路智能监拍装置。它们守护的16条输电线米,所有点位地处信号极弱或无信号的偏远地区。高寒、缺氧、强紫外线照射以及高原反应,给人工巡检带来极大挑战。
让智能巡检替代工作人员巡视无人偏远地区,利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回传,实现可视化状态监测预警,同时带有报警和提醒功能,提高无人区线路运维水平。作为电力行业背后的“AI战队”,2017年,智洋创新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率先将AI技术应用于电力智能运维领域,自主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输电通道隐患智能识别算法模型。目前,这一算法模型已在全国四百多家省市公司成功上线,每天为数十万台设备的千万级图像提供分析服务。
如今,智洋创新在AI研发与应用持续落地“两条腿”支撑下,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数字技术,不断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探索新领域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工智能从你出生那天就认识你,读过你所有的电子邮件,听过你所有电话录音,知道你最爱的电影……”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未来景况: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了解自己。
如何发展出像人类具备逻辑、意识和推理的认知能力,是人工智能研究一直探索的方向。随着AI不断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血液,如何深度赋能行业、落地场景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智洋创新不仅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还在“AI+电力”赛道始终保持领跑,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用产品说话,是智洋创新最大的底气。智洋创新副总经理王书堂认为,如何“定义”一款产品,是研发过程中最关键核心的一步。王书堂所说的定义,是深入挖掘客户痛点,并将其转化为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每一个痛点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先机。”王书堂坦言,每解决一个痛点的背后,是深刻把握需求场景、领域知识以及大量数据,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一旦定义成功并创造出一款新产品,完美满足客户需求,便意味着抢占市场先机。
来自埃森哲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70%以上有技术的研究机构、科技公司缺乏需求场景、领域知识和数据。智洋创新打造的这支专家团队深耕电力行业多年leyu官网,对需求场景、业务规律等有着深入理解,成功打破人工智能从技术到应用所面临的困局。
“不断深挖客户需求,紧扣痛点。”王书堂说,能保持绝对领先优势,离不开持续挖掘客户细分场景,加速技术迭代升级。智洋创新开发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针对具体的创新需求形成自身技术开发目标,围绕客户服务全生命周期进行服务创新,实现和客户需求的深度良性互动。
在电力行业,输电线路是国家电网安全运行的动脉,线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是线路分布广、跨度大,甚至跨越无信号区、无人区等恶劣区域,导致线路运维难度非常大,线路故障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预防,给电网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智洋创新的新技术攻克了这一痛点。“我们不仅要为供电设施安上‘千里眼’,更要连接起智慧分析的‘AI大脑’。”智洋创新副总经理胡志坤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场景:“千里眼”安装在每级输电杆塔上,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实现运行状态全景可视。同时,后台打造智慧线路管理平台“AI大脑”,将采集的图片及视频信息通过系列算法,及时识别并预警外破隐患、自然灾害和本体缺陷,极大提升了电网运行安全水平。
“AI大脑”需要在海量数据中进行长期训练,从而能够识别漂浮物、烟火、车辆等隐患。但施工车辆多种多样,漂浮物有着不同材质和形态,季节、光照、天气等因素也会干扰判断。因此,“AI大脑”要想足够聪明,必须大量“刷题”。
胡志坤说,智洋创新研发的智能巡检可视化设备在全国覆盖量达到几十万台,每天采集近亿张图像,研发团队持续收集这些图像,不断迭代和更新算法。为了论证应用效果,研发团队还要进行大量实地测试。
穿越无人区,扎入深山老林,翻过荒漠草地,经过持续攻关,这套智能识别算法模型为数十万个输电、配电监控点位提供解决方案,建立基本覆盖全国的市场规模。顺利完成“锡盟—山东1000kV特高压线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重大项目的可视化区段建设,参与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连续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青岛上合峰会”等大型活动的保电工作,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在淄博市萌山水库管理中心,一架无人机从机巢中起飞,操控平台正在播放巡航实时画面。按照预定航线分钟内完成大坝智能巡检工作,以往人工巡检需花费90分钟,大大提升巡视效率。
“从起飞、巡视、降落、换电池,全程无人自主化操作,不需要人员干预。”智洋创新产品经理毕海滨介绍,这架无人机通过挂载摄像头,实时采集巡检画面,实现“眼”的功能;借助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对巡检过程中的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和违规钓鱼现象有效识别和监督,实现“脑”的功能;隐患结果回传系统后,通过搭配无人机上挂载的喊话器,对钓鱼人员进行喊话驱离,实现“手”的功能。“通过‘眼、脑、手’助力无人机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场景的应用。”
智洋创新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助力萌山水库通过集成多系统平台信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一屏化,并将标准化管理纳入数字平台,实现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同时,创新应用无人机和AI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巡视管控智能化和数字孪生全程可视化。
“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毕海滨称,智洋创新研发团队可针对不同场景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让系统同时适用于更多其他场景。
这一成果也源于智洋创新对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长久坚持。多年来,智洋创新始终保持高研发投入。在营收大幅增加的情况下,2021年研发投入6902.19万元,占营业收入10.52%。2022年研发投入高达8739.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3.02%。在公司的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现场,公司财务总监胡学海为记者们算起了这样一笔账:2022年,受益于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公司获得了将近1200万元的退税款,为公司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丰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助力。像这样的税收“红利”正源源不断地落到企业的“口袋里”:今年以来,公司继续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累计退税668.59万元;2022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4781.17万元,今年上半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2406.29万元;2022年,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147.77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接续享受该项优惠31.22万元……
智洋创新契合国家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利用公司核心技术、智能化解决方案和研发能力储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型数字技术,积极打造AI+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案。目前,智洋创新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多款产品成功落地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出台,到2030年产业规模和发展质效位居全国前列
本报9月21日讯今天,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召开,就《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解读。根据《规划》,按照医养健康产业实现省新旧动...[详细]
潍烟高铁施工现场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柴颖颖摄9月21日上午,潍烟高铁这条横跨山东半岛北部海岸线的高速铁路交通“大动脉”迎来了最...[详细]
一首悠扬的《月光小夜曲》,从山东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声学实验室飘出。“每台音视频设备进入市场前必须要精准达标,保证医院每个人听清...[详细]
□李佩佩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提升“海右人才”“双30条”等人才政策的知晓度,切实解决人才招引培育难题,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氛...[详细]
□宋伟山东煎饼是传统特色美食,薄软如纸、柔韧适口,味道美、易搭配,是一种美味且快捷的主食。”这首泰安民谣概括了煎饼的各种妙处。以产...[详细]
频频因大馒头上热搜的山东,聚焦主食产业化,补短板、延链条、扩规模,放大山东特色主食集群效应,推动“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助...[详细]
□记者李丽通讯员赵新英报道滨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滨州市科学技术局9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滨州市第二批科普专家工作室的申报认定工作。多...[详细]
□本报记者李丽胡羽连续20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2022年全市累计组织献血5.23万人次,400毫升献血率和献血满意度居全省第1位,供血...[详细]
□本报记者王洪涛曹儒峰本报通讯员杨文洁9月20日,记者在泰安银行新泰府前街支行看到,刚从外地大学毕业回家的李栋陪同母亲到银行办理储蓄...[详细]
□本报记者张环泽孟令洋本报通讯员刘豹“去年9月,我们在枣庄推出了闪充电池,并在今年2月实现批量装车。”9月16日上午,欣旺达电子股份有...[详细]
□记者杜辉升通讯员阚红报道本报临沂讯今年以来,临沂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紧紧围绕执法办案中心工作,从强化执法主体、执法流程和执法监督三大...[详细]
□记者王思晴报道本报临沂讯9月17日,在临沂国际博览中心,为期三天的2023山东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展览会即将闭幕。商丘市通达户外服饰有限公...[详细]
□见习记者冯彦文报道本报烟台讯为着力打造烟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和政企互动leyu官方网站、服务企业的典范,培育更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上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