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体育电工基础知识范例6篇职业中专的《电工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专业性以及理论性均较强,学生对《电工基础》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之后的专业课程,《电工基础》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这门课程对刚刚进入职业中专学习的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基础就是其在初中中学习的物理知识,由此进入《电工基础》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种现象,中专《电工基础》教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措施呢?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在概念多、单位制较复杂以及基础知识较多得以体现,除此之外,学习《电工基础》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电工基础》具有复杂、公式繁多的特点,其难题的解法也较为灵活,需要较强的电路逻辑,学好《电工基础》的一个重要性要素就是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还有就是《电工基础》的内容具有整体性以及层次性的特点,其教学课程是呈现难度逐步增加的趋势,知识逐步开展以及深化。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程属于实践环节,对学生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是学生技能得以训练的基本部分。通过《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收获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验证以及巩固,使其对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定理的了解得以不同程度上的加强。通过电路实验环节,学生可以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调式的方法以及测试的方法,还可以准确掌握如何正确使用电工设备和仪器。
职业中专的学生相对于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而言,前者知识掌握不是特别充分,尤其是从初中升学上来的学生。对由初中升上来的学生而言,掌握《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就是其学习了两年的物理知识,可见由简单的电路基础知识转向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对中专学生而言,难度是较大的;但是对于由高中转至职业中专学习的学生而言,由于其有三年高中时间学习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相对而言是较为容易的。所以,现阶段中专《电工基础》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措施,实现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职业中专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其接触实际的电子电工设备的机会是相对极少的,缺乏对电子电工设备的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满堂灌”,学生会感觉到极为深奥,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教师所讲内容,将慢慢失去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取得的学习效果较差。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对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将本章节《电工基础》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连接的方法,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成为一定的有机体。根据理论分析以及长期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希望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电路基础知识,所以教师要注意在《电工基础》课堂上添加一部分动手项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电工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电工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最终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动力。针对这种情况,中专学校或者是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采取邀请《电工基础》的学习者,而且保证《电工基础》的学习者在其从事的与电有关的事业上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的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而且学生还可以对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明确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采取组织与《电工基础》相关的专题讲座的措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进而产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除上述的学生被动接受之外,学校以及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工厂、在工厂中见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得以了解,使自己的奋斗目标得以明确。
综上所述,改善电工基础教学的单调性以及枯燥性,使电工基础教学的课堂变得较为活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为其之后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本文从《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入手,进而引出对《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学生准确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
[1] 叶菲.要学,会学,乐学――谈中专《电工基础》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1,13 (65):213-214.
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基础,《电工基础》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本文以学好《电工基础》课程的方法为切入点,重点对该课程之中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学科。
《电工基础》是学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方向有清晰的把握,还能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职业生涯进行提前规划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之中,《电工基础》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该课程有着较强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促进学校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稍有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学好《电工基础》课程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学生本人端正学习态度,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课程学习。除了学生主体需要做出能动性的努力之外,学校及老师还需积极引导,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安排,对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管理和引导,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因为《电工基础》涉及的范围较广,知识难度较大,所以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但是千万要注重劳逸结合,既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又要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陷入读死书之中。
《电工基础》课程作为学生入学教育之中的基础学科,对该学科的学习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尽管中职教育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尤为重视,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则很有可能导致实践操作过程之中错误频出。因此,在进行《电工基础》课程学习时,需要对该课程之中的重要概念定义和公式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背诵,在积累丰富和稳固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在进行《电工基础》课程学习时,除了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之外,还需以此为指导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这一点不仅是检验自身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找出自身知识体系之中不足之处的关键方法。
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每一章节的知识都会附带大量习题,这些习题主要用于学生的知识巩固上。这就要求学生在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及时地进行习题演练,以此促进知识的吸收。另外,这些习题也可以作为检验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因为每一个错题都直接反映出自己的知识薄弱之处,所以可以通过对错题的集中攻破进行知识的巩固。
反思和总结是获得进步的关键方法,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时,学生需要对自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和错题进行集中的搜集和整理,在每一个章节的学习完毕,对这些习题和重点知识进行集中的复习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因为《电工基础》课程是职业教育之中的基础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所以,该课程的每一个章节后面都附带有诸多的习题leyu,这些习题涵盖所有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习题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电工基础课程之中的解题方法是学好该课程的核心所在。
《电工基础》课程中的所有习题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心设计的,只有在了解相应的知识点的情况下解题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才能够真正让这些习题起到检测自我学习效果的作用。盲目解题不仅会使自身的信心和积极性遭到极大的挫伤,还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对整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掌握和了解。因此,在解题时学生需要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在掌握大体知识的前提下再解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重点攻破。
严格按照规范解题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好《电工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规范性的解题既包括按照解题的步骤分类完成,又包括应用专业的解题工具进行规范的操作。解题时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照题目的已知项和未知项进行求解,对变量、常量、未知量进行明确的划分和推导。其次,还需辅助圆规和直尺,保障作图和求解的规范化和精确化。
举一反三和发散性思维是《电工基础》课程之中的解题要求,也是学好该课程的重要能力。《电工基础》课程之中的习题大多有多种解法,每一种解法的难度和解题步骤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还需要对多种方法进行筛选,尽量选择步骤简单的解题方法。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采取度的思考方法对习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到最简便的切入点解答leyu体育。
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规划,更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学生主体需要发挥积极性,找到适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扩展学员的实作能力,海军蚌埠士官学校一直坚持举办电子科技创新活动――“四小科技活动”。
“四小科技活动”即“小制作”、“小发明”、“小革新”,“小论文”。此活动在学员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后期――四月中期举行,由所任课专业和基础教员指导,历时一个多月,六月初期对结果进行评比。评委由学校专家组对成果进行综合评分,获奖的发明或者制作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和相应奖励。电学类“四小科技活动”已经举办了16年,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其活动自身的举办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本校电工电子教学成果的进步。下面笔者就“四小科技活动”对电工电子教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谈几点感想:
电类课程本身就是非常难学的课程,有些内容着实难理解,可能教员在讲授的过程中已竭尽所能,用尽各种教学辅助措施,但是还是有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员不能掌握。而且对于士官学校的学员来说基础薄弱是个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是目前暂时难以解决。基础的薄弱多是因为学员本身的学习兴趣不足或者是对岗位和后续工作的发展认知不足,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停留于表面比较浅显的理论知识或者是记忆性地学习一些实际操作,并没有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基于理论的实作技能。如果学员能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并且对于能否胜任岗位有着危机意识,那么就能从以后的工作需要出发来驱动自己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提高学员自身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这就需要找到能激发学员为了以后岗位工作而学习的一个激发方式,而“四小科技”就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求学员深入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求学员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解决、善于创新;四小科技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善,所设计的电路可能需要反复的调试,多次的试验会让学员思考更加深层的知识,不断查阅资料和实际测试,通过反复地实践,实践又反馈于理论的过程,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在后期教学中感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员明显比没有参加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自学,并且学习热情也较高,尤其是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掌握得更加快速和牢固。
“四小科技”活动不但是对于学员知识掌握的考查,也是对教员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员,很多都是专注于教学方面,搞科研的机会很少。通过“四小科技”学员的一个具体的制作,为了成功制作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成果,教员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这一个制作所涉及的领域的发展前沿,可行性和实用性,从而使教员自身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在指导的过程中学员和教员之间的互动也给师生之间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由于这些参加“四小科技活动”的学员的学习基础相对是比较好的,因此教员可以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他们制作的过程,了解学员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继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电类专业在士官学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这就意味着这门课必须要在紧密结合专业,紧贴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打牢学员的电类基础知识。由于基础教员和专业教员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电工电子基础课目前还偏重于理论知识,紧贴岗位的力度还不够。在学员学习专业课时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专业需要的知识基础课讲解的内容偏少,专业用不到的内容又是基础课的重点。“四小科技”的活动的举办就加强了基础教员和专业教员之间的交流。由于学员是在学习完专业课之后才参加这项活动,他们多数受到专业教员的启发利用电类基础课知识制作,通过学员和双方教员的交流,以及双方教员面对面的交流,使基础教员更深入了解到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可以优化电工电子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也使得电工电子基础课更紧密地结合于专业。
电工基础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内容专业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不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这一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通过合作式教学以及竞争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leyu,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较多知识需要在实验中掌握,因此应该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电工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而目前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加入较多主观意识,导致教学难度较大。(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单一、枯燥的弊端,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保证课程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将教学内容压缩在一起,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4)教学内容较落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规划教学内容,而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电工基础课程仍然使用旧版教材,并且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不符合[1]。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保证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有效应用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内容,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进行电路模块学习时,由于电路串并联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这时教师会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模块在课上重点讲解,通过结合具体的电路连接问题,将电路连接模块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掌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良好的关键,并且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两种:(1)竞争式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教师在电工课堂上会根据学习内容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在进行线路模块学习时,教师首先表明想要实现的电路效果,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小组成员对线路连接方法进行探讨,并且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很大促进作用。(2)合作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因此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实验课上,学生对线路的连接或者零件的配置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别,将擅长领域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组,有利于课堂高效、高质量地进行。
随着创新理念逐渐融入电工基础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样在不断创新。(1)教师应该根据电工基础这门学科具体的知识内容较多的特点,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2]。例如,在学习磁场相关知识时,涉及磁阻、磁动势等多个概念,并且各概念具有抽象性,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会将这些概念之间相通之处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进行电工课程学习时,将生活元素添加到课堂中,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3)实验教学是保证学生对知识充分掌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验课程的重点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平台。综上所述,电工基础这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电工基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展开分析,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通过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保证学生有效掌握电工专业知识。
[1]梁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9)
笔者在上电工电子课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无精打采。与他们深入交流后得知,电工电子基础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如空中楼阁般虚无。技校的生源大多是初中应届毕业生,一到技校马上接触大学难度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所以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如果学校能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之前,设置物理(电学)课程,教学效果便会得到有效提升。在物理(电学)中有大量的电工知识,比如电容和电感、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静电场中的库仑定律、电势及电场力、磁场及磁场力等。当学生学过物理(电学)中这些内容后,再学习电工电子基础有关内容时leyu,便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便很轻松,并有兴趣去继续探索相关知识,当学生熟练掌握过去学过的内容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电工电子基础课的动力。
在设置电学实验时,根据电工电子实验特点,设计出一些有一定挑战和趣味性的实验。尽量避免过去的实验方式:按照书本的步骤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电流表的内外接实验中,并不通过课本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得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分别进行电流表内接和外接实验,分别测量出几组数据,再分析数据的不同,得出猜想。接着换另一套量程完全不同的电表,电阻数值不同的电阻器,再进行一次实验,再得出几组数据。对比前一次猜想,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把PDCA循环融入到实验中,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每当一部分学生得到和课本相同的结论,总能在他们脸上看到自信的笑容。
毕业后学生的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与电打交道。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瞬间失误的小动作造成的。因此,时刻向学生灌输安全用电的知识,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肃的工作态度。在电工学实验中,部分实验所使用的的电压是380V的工业电压,部分实验所使用的是220V生活用电电压。我们都知道36V是安全电压,远超安全电压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在三相交流电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中,星形三相互差240V,三角形三相互差380Vleyu官网。如果在星形连接中,学生将输出电压调到380V,就会烧坏电灯泡。在三角形连接中不小心接一根中线,就会造成电路短路。在超过安全电压的实验中,要时刻叮嘱学生安全用电有关知识,培养科学的工作习惯。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1]。随着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系统的高速发展,以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和CPLD(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为代表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板上数字系统”被“片上数字系统”替代[2]。为适应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教材内容的安排和例题选用上,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数字电子技术的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传统分析设计方法与现代分析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是教材内容改革的重点。教材以“基础知识器件原理器件应用器件仿真系统构建系统仿真”为主线,构建数字系统的知识框架。在教材内容组织上,将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系统有关知识融为一体,系统介绍数字电子技术与数字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在教材内容编写上,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采用案例式或项目式编写思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把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主要方向,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既强调理论基础,又突出应用性。对于集成电路注重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介绍,增加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技术基础知识[3],利用Multisim软件对部分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并介绍VHDL语言、QuartusⅡ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VHDL语言设计部分数字电路,利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适应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需要。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将教材内容分为十章[4]。第一章介绍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各种数制、常用的编码规则、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化简方法等。第二章介绍EDA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Multisim、VHDL语言、QuartusⅡ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介绍分立门电路、集成门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并介绍利用VHDL语言设计门电路的方法。第四章首先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然后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最后利用Multi-sim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和设计分析,并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VHDL语言设计方法。第五章介绍各种触发器的功能和应用,并利用Multisim对触发器进行功能仿真,介绍触发器的VHDL语言设计方法。第六章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介绍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应用,并分别利用VHDL语言和Multisim进行功能描述和仿真。第七章介绍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重点介绍集成电路的应用。第八章介绍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和应用。第九章介绍A/D转换和D/A转换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对集成DAC和ADC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进行简单介绍,并利用Multisim对基本转换电路进行功能仿真。第十章介绍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3个实例介绍数字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法。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高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走向数字化时代的第一门课程,也是某些高校相关专业的考研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编写强调《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将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基础知识作为教材核心内容,并结合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数字电子技术》研究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增加部分教学内容。例如,在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中增加利用观察法和隐含表法进行状态化简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传统设计方法。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反复训练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首先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然后介绍常用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其中译码器、数值比较器按照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编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按照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阐述,使教材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适用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强调具体操作过程中学习理论基础,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整本教材,突出教材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在介绍集成电路时,删除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分析,强调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5],例如,介绍555定时器时,在简单介绍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触摸式定时控制开关电路”、“双音门铃电路”等应用电路介绍555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在第九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中,以DAC0808、DAC0832、AD7543为例介绍常用集成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分别给出DAC0832、AD7543与单片机AT89C51的接口电路,既加强与后续课程单片机、微机原理等的联系[6],又突出教材内容的应用性。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是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教材第二章EDA技术基础知识介绍了Multisim和QuartusⅡ两种EDA工具的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并介绍了VHDL语言的基本结构、数据对象、数据结构、操作符和基本语句结构,使学生借助EDA工具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教材给出了74LS138、74LS153、74LS194、74LS160等常用集成电路的Multisim仿真电路和VHDL描述方法,并在第十章“数字系统设计”中,以“计数报警器”、“简易交通灯”、“函数信号发生器”为例,结合Multisim和QuartusⅡ软件,详细介绍简单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丰富教材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必将对教材内容产生深刻影响。本教材于2012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出版,2013年12月被评为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教材经过3年多的使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收集了各方面建议和意见。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改革。
[1]陆冰,魏芸,闾燕,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2013,35(4):46-47.
[2]宁改娣,杜亚利.教材:《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8):98-99.
[3]黎艺华,谢兰清.高职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教材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131-132.
[5]王国新,张桂凤,宋婀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73-74.